新浪微博 70,000+
古時有一相國的小姐,才貌雙全,愛才不愛財,決心要嫁給一位才子,于是出了一個對子,只要能對出來,就嫁給那個人。
對子是:寸土爲寺,寺旁言詩,詩曰:清風明月照古寺
一晃過去了三年,終于有位姓林的英俊書生進京趕考。看到上聯,覺得很有趣,就做出了下聯:()
你們覺得是什麽呢?
提示:(合字對)
選格式最適合的那個
美麗的杭州西湖旁,有一座嶽王廟,宋代的民族英雄嶽飛就埋在這兒。嶽飛墓前,有四個用鐵鑄成的人像,跪在地上。這四個鐵像是四個壞蛋,
他们是害死岳飞的奸臣秦桧[huì]和他的恶老婆王氏,另外两个是秦桧的走 狗万俟?[mòqíxiè]和张浚墓前有这么一副對聯:
青山有幸埋忠骨;()()()()()()()。
这副對聯是清朝的一个姓徐的女子写的,看到这副對聯的人,都夸徐姑娘写得好。對聯好就好在,写出了人们对英雄的爱和对奸贼的恨。
有個同學叫安甯。他學習非常勤奋,有空就爱看书。可院里的其他几个同學就不同了,放学后书包一扔,不是打牌,就是聊天,还 常常闯进安甯家胡折腾,搅得安甯是成天不得安甯。安甯烦透了,又不好公开赶他们走。后来,他终于想了个主意,在自己的屋门两旁,贴上了一副對聯:古月门中 市;言青山上山。那几个捣蛋鬼看见了这副對聯,一琢磨,咱们成了不受欢迎的人,就不好意思再去打搅安甯了。你能猜出對聯的含义吗?
北宋有个詩人叫王琪[qí],他年轻时候挺傲气。有点不知天高地厚, 老觉着自个儿能耐大。
有一天,他到一個花園去玩,看見一片竹林子,竹子綠綠的,長得真好看。王琪看了,馬上想了個聯句。提筆寫了出來:
葉垂千口劍;幹聳萬條槍。
王琪把耷拉下来的竹叶子比作宝剑,直直的竹竿比作长枪,比方得还算形象。他拿这副联句让朋友们看,大家伙儿全夸他写得好。王琪美滋滋地把 對聯贴在了屋里墙上。他还吹出这样的大话:“谁要是能改一个字,我白送 他十两金子!”多狂啊。
过了些天,大學士蘇東坡上他这儿来串门,看见了對聯,可没言声。王琪装模作样地对苏學士说:“我写的这两句,请學士指教。”
蘇東坡微微一笑,對王琪說:“聯句比方得還不錯,可惜.....
聪明的朋友们,发现哪出錯了吗?
笔者就读中学时,当时的数学老师曾说过一个与對聯有关的故事,现在发上33IQ網,与各位共享。
话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,,我國一个科学考察团出國考察,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強先生任团长,团员有:华罗庚。张钰哲,吕淑湘,贝时璋,赵九章等。在车上,众學者谈笑風生,华罗庚见状,出了一个上聯:三強韩赵魏,让众學者对下联。这个對聯巧妙之处就是“三強”既指钱三強先生的名字,又指春秋战國时期瓜分晋國的三个强國:韩國,赵國,魏國。
一时这几个學者都对不出来,还是华老自己吟出了下联:( )勾股弦,括號里省掉了两个字。众學者一听,拍掌叫好,堪称千古绝对。
現在要問的問題是:括號應填那兩個字?答案就在這段文字中。
我现在分享一个故事,这个故事爲“中國人爲什么叫日本人鬼子”给了答案。題目非常簡單,就是選擇恰當的詞句填充下聯中的空缺。我主要是想讓大家好好欣賞一下這個故事。
甲午海战之前,清政府派李鸿章出使日本,在谈判结束之后,双方举行联合的记者會,日本人这个时候已经是骄傲到了极点,不仅想在武力上让大清國臣服,而且在文化上也是要让清政府自愧不如。在记者都到齐之后,日方提了一个風牛马不相及的問题:“我们日本有一上聯,非常简单,可是我们都对不出来,所以只能求文化深厚的清國来对了。”这在当时来看真的是新鲜事儿了,记者们也都准备来看一场好戏。日本人亮出白绢上书写的上聯,上聯是这么写的:“騎奇馬,張長弓,琴瑟琵琶,八大王,並肩居頭上,單戈獨戰!”
其实这个上聯就是日本人在向中國示威呢,上聯的意思就是说,日本兵强马壮,驾驭的是奇异的千里马,大王就有八个,而且他们有谋略。示之以文德,陈之于武功,日本“单戈独战”可踏平中國。
而当全场人都爲清國捏一把汗的时候,李鸿章决定自己来回复,先要求日方爲自己磨好墨,然后在铺上白绢,这才开始写:“倭人委,襲龍衣,()()()(),()()(),屈膝跪身旁,合手擒拿!”記者看到之後,個個拍手稱奇。
这件事儿很快就在中國传开,很快人们称呼日本再也不用什么倭寇来称呼了,而是决定用“鬼子”来替代。
北宋神宗时候,北方的辽國派来了一个使臣。神宗就派大學士苏轼[号東坡]去接待他。这位辽國使臣有点学問,他早就听说蘇東坡是位大名鼎鼎 的文学家。这回见了面,就想考考蘇東坡。
使臣客气了几句,就对蘇東坡说:“我有一联儿,请先生对个下句。我的上聯是——
三光日月星;”
这會儿,辽使把这个难题出给蘇東坡了。
旁边陪着的几个宋朝官员,一听这个上聯,直皱眉头,都挺替蘇東坡着急,繗对不上来呀:蘇東坡稍微想了一下,笑了笑说:
“()()()()()。”
在座的宋朝官员一听,脸上都露出了笑容,一个劲儿地点头。那位辽國使臣马上从座位上站了起来,向蘇東坡一抱拳[古人行礼的姿势],连声说: “佩服,实在佩服。”
鄭板橋写對聯
清朝的鄭板橋能詩善画,非常出名。他在当县官那阵,常到一家小酒馆喝酒。后来这事传开了,很多人都想尝一尝鄭板橋喜欢喝的酒,这样一来,小酒馆的生意变得越来越红火。
可是所謂“人心不足蛇吞象”掌櫃財迷心竅,做夢都夢著錢。
爲了挣这个钱,他盛酒的壶是越来越小,酒里掺的水是越来越多。
转眼就快到春节了,掌櫃的心里打着算盘,想清鄭板橋来爲他写一副對聯。鄭板橋一到他店里,他就点头哈腰地迎了上去。鄭板橋最是讨厌这种势利小人,不免多喝了几壶酒解闷。
这时掌櫃的凑到桌子前,说:“听说太爷的书法天下無双,小的想请太爷写一副對聯,正好让大家见识见识,不知道可不可以?”
鄭板橋听后二话不说,趁着酒兴,“刷刷刷”写了一副對聯。
上聯:乐陵枣
下聯:萊陽梨
橫批:年複一年
寫完,他就把筆一扔,頭也不回的走了。
你们知道这副對聯是什么意思吗?